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介绍科学实用的保健知识和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,报道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成果与信息,崇尚科学,反对迷信,努力为保障人民的心身健康作出新贡献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

主办单位: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

出版部门: 《养生月刊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671-1734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33-1265/R

邮发代号: 32-12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80

出版地区 浙江

出版地区 浙江

订购价格 160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养生月刊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养生月刊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
  • 主办单位: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
  • 国际刊号:1671-1734
  • 国内刊号:33-1265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
养生月刊杂志2014年第6期文章
  • 养生妙招--静坐

    静坐,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。通过静坐,可使人体阴阳平衡,经络疏通,气血顺畅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、益寿延年之目的。练习静坐取得强健身体显著效果者,当推我国现代文坛巨匠郭沫若。郭老1914年东渡留学日本,由于学习紧张,用脑过度,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,彻夜不眠,整天没精打采,多方医治无效。一次偶然机会,他在旧书店中购到我国明代理学家的《王阳明全集》,书内有“静坐”一章,郭老便每天照本练习,两周后奇......

    作者:王家喻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老年人要注重防意外

    长寿之本在于健康,健康的大危害在于疾病,为了健康长寿,预防疾病发生就显得特别重要,除此之外,对老年人来说,防止意外发生,也是一个很值得注重的问题。有的老年人身体很棒,很少得病,本应长寿,但一发生意外,后果就不堪设想了。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在逐渐衰退,耳聋、眼花、手脚不灵、行动不便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脑痴呆、思维反应迟钝,加之一些老年人本来就患有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,而许多老年人对发生意外......

    作者:李家志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药浴疗法方法种种

    随着现代人们治病疗疾和防病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,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的药浴疗法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。因其具有简便易行、安全可靠、作用直接迅速、效果明显诸多优点,颇受疾病患者或亚健康人群的青睐。尤其是在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日益严重的今天,以及当今崇尚回归自然的潮流中,更是凸现独特的优势。有鉴于此,笔者借《养生月刊》一隅,撷其概要,介绍给广大读者朋友,以俾有所获益。......

    作者:玉横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久坐易伤身

    上班族“臀不离凳”,未老先衰。《美国流行病学》杂志上研究报告,除了倡导人们每天进行体育锻炼1小时外,还倡导减少坐着的时间。当坐着看电脑、玩电子游戏、看智能手机及阅读电子书籍时,别忘了站起来走一走,这样可能会延长寿命。......

    作者:吴沛田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巧选锻炼伙伴健身效果更佳

    如今的老年人更加重视身体的锻炼,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。因此,晨炼及晚炼就成了老年人的每日的必修课。但是,在这两次锻炼的过程中,有一个重要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忽略了,那就是锻炼伙伴(或称搭档)的选择。若锻炼伙伴选得不准,搭配不妥,不仅四肢活动不好,还可能影响思想情绪,弄得一天不甚快乐。相反,如果锻炼搭档选配巧妙,配合默契,一场锻炼下来,就能使人的身心皆受显益,收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。......

    作者:周涛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唇齿相依--成语新释之六

    “唇齿相依”源出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宫之奇谏曰:‘虢,虞之表也;虢亡,虞必从之。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,一之为甚,岂可再乎?谚所谓: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’公曰:‘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’……弗听,许晋使。”果如宫之奇言,晋灭虢后,即把虞灭掉了。虞与虢,休戚相关、利益与共,文中说得清楚。其中,使用了唇与齿的密切关系进行形象的比喻,说明古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......

    作者:温长路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“粽”艺大观

    “五月端阳节,家家粽子香。”农历五月初五,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,这一天,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,家家户户都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粽子清香,给千家万户带来了节日欢乐的气氛。粽子,古称“角黍”,因其有尖角和用黍米包裹成而得名。端午食粽之风,自古传说很多,但在民间流传为广泛的还是纪念屈原的趣话。相传,公元前340年,爱国诗人、楚国大夫屈原受陷害,遭流放。不久,秦国攻打楚国,逼近京都。屈原闻讯,悲痛万分,目睹亡国之痛......

    作者:石柱国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趣品吉祥文化(二)

    三、吉祥植物在我国的吉祥文化中,吉祥植物“榜上有名”。在古人的眼里,梧桐、古槐、桂、松为“四灵树”,梅、兰、竹、菊为“四君子”。梧之祥瑞,槐之老成,桂之富有,松之常青,梅之圣洁,兰之幽香,竹之挺拔,菊之清雅,都为世人所乐道。......

    作者:吴建军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“春夏秋冬”入诗联

    春夏秋冬,四季幽美的景物,赏心悦目,牵动了多少诗人的心魄,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诗联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有诗云:“春水满四泽,夏云多奇峰。秋月扬明辉,冬岭秀孤松。”这是诗人弃官归田,怡情于大自然的幽美环境,春天的水,夏天的云,秋天的月,冬天的松,都融入了诗人的乐境。......

    作者:李盛仙 刊期: 2014- 06

  • 端午品赏端午花

    正当人们忙于包粽子、划龙舟、佩香囊、插艾叶之时,美丽的端午花已悄悄绽放,艳丽动人,给传统端午节平添几分生机活力和生活情趣。端午花,学名蜀葵,因它在端午前后开花而得名。植株直立,高2米以上,从中部至顶端每腋生花,郭沫若称之“箭茎条条直射,琼花朵朵相继”。据《西墅杂记》记载,明代成化甲午年间,日本使者来到中国,见栏前蜀葵花不识,问之才明白,遂题诗云:“花如木槿花相似,叶比芙蓉叶一般。五尺栏杆遮不尽,尚......

    作者:沃野 刊期: 2014- 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