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本刊介绍科学实用的保健知识和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,报道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成果与信息,崇尚科学,反对迷信,努力为保障人民的心身健康作出新贡献。
点击详情 >主管单位: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
主办单位: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
出版部门: 《养生月刊杂志》编辑部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671-1734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33-1265/R
邮发代号: 32-12
出版周期 月刊
创刊时间 1980
出版地区 浙江
出版地区 浙江
订购价格 160.00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往期目录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
- 杂志名称:养生月刊杂志
- 主管单位: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
- 主办单位: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
- 国际刊号:1671-1734
- 国内刊号:33-1265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-
拍打健身法
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疾病,治疗的方法有中医有西医.笔者介绍一种拍打健身法,不吃药、不打针,自己拍打辅助治疗疾病.方法简单灵活,不花钱,没有副作用.拍打为什么能治病.根据中医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理论,凡有病的地方经络就不通,堵塞了就成了病.一旦通过拍打,拍通了此处的经络,保健疗疾效果就好.......
作者:袁先军 刊期: 2014- 12
-
敲按穴位 平稳血压
对于高血压病人,除要吃药外,平时做做穴位按摩,对平稳血压有所帮助.敲打曲池穴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,经气从商阳到这里,是一个阳气很足的穴位,进入一个顶峰的状态,就好像水流进大海,所以这个穴也称为阳泽.......
作者:许力行 刊期: 2014- 12
-
膏方调补 一身安康
针对人群中体质偏颇者,根据体质分型、健康状态、易患疾病等,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,包括起居调养、药膳食疗、情志调节、动静养生和经络俞穴按摩保健等.同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,从而达到“未病先防”,维护健康的目的.总的理念就是“未病先防是硬道理,辨体质、分人群、治未病”.人以健康为本,健康以体质为本.体质平和是健康之源,而体质偏颇则为百病之因.进入寒冬,对于阴阳气血偏......
作者:董飞侠 刊期: 2014- 12
-
老年人冬季养生
冬三月,从立冬至立春前,包括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六个节气,是一年中气候寒冷的季节.严寒凝野,朔风凛冽,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,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,储存能量,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,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,成形胜于化气.因此,冬季养生之道,应眼于一个“藏”字.......
作者:何迎春 刊期: 2014- 12
-
血虚体质补血养血
中医学认为,血虚是指体内血液相对不足,肢体、脏腑、五官、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种种表现.血液相对不足可由失血过多,或久病阴血虚耗,或脾胃功能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.血虚体质多见于妇女,或者久病及素体虚弱之人.时下正是冬令进补的时节,通过起居、饮食的调养,能起到补血养血,改善体质的作用.......
作者:白钰 刊期: 2014- 12
-
冬令养阴佳品——黄精
《黄帝内经》中有云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中医学又强调“药补不如食补”,今天就来介绍一味可用来做食补的中药——黄精.据宋《证类本草》记载:“黄精,味甘,平,无毒.补中益气,除风湿,安五脏.久服轻身延年,不饥.服黄精仅十年,乃可得其益耳.......
作者:王彩芳 刊期: 2014- 12
-
为了健康,散步去
人们对散步也许不以为然,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散步列为世界上好的运动方式之一.因为它锻炼简单易行,介于慢跑和步行之间,但比慢跑更安全,比步行更有效.......
作者:范士忠 刊期: 2014- 12
-
跳绳伴晚晴
如今很多公园、小区也常见到或三三两两,或成群结队的中老年人跳绳的身影,这不禁引起了我年少时的温馨的回忆.于是,我又捡起了当年的拿手好戏,重新跳起了绳.没想到这一跳还真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健康.......
作者:文秀 刊期: 2014- 12
-
癌症患者应怎样吃
癌症患者一定要吃得好,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,这是康复的关键之一.可是,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的消息本来就会食欲大减,且由于接受手术、化疗或放疗,胃口更差.......
作者:袁秉煃 刊期: 2014- 12
-
恐
恐,是形声字,古文的恐写作“(工心)”,金文作(工),说文古文作(工),从心,工声.后来为了区别,小篆加了“凡”旁,写(天),已经与现在的“恐”字接近.“恐”本义是恐惧、害怕.《说文》:“恐,惧也.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何侍而无恐?”意思是凭借什么这样不害怕呢.后来“恐”由恐惧引申指担心、恐怕.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有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恐深”,是劝齐桓侯,您的病在肌肤腠理之间,不治疗恐怕会......
作者:任宏丽 刊期: 2014- 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