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介绍科学实用的保健知识和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,报道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成果与信息,崇尚科学,反对迷信,努力为保障人民的心身健康作出新贡献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

主办单位: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

出版部门: 《养生月刊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671-1734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33-1265/R

邮发代号: 32-12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80

出版地区 浙江

出版地区 浙江

订购价格 160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养生月刊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养生月刊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
  • 主办单位: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
  • 国际刊号:1671-1734
  • 国内刊号:33-1265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
养生月刊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
  • 叶绿素的保健作用

   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,是生命的颜色,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间接或直接养活了100多万种动物和50亿人,如果没有叶绿素生命就不会存在。因此,每当我们看到绿色总会联想到安全、舒适、青春、新鲜、宁静等,绿色也就象征着和平、春天、健康。......

    作者:卫法泉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雾霾小议

    去年冬天,在我国中东部各地陆续出现了大范围和长时间的雾霾天气,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,尤其是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。雾霾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颗粒物,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,我们将之称为PM2.5。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/20,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。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,PM2.5粒径小,富含大量的有毒、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、输送距离远......

    作者:朱平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叶绿素铜钠盐的药理学研究(一)

    叶绿素铜钠盐(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)系从蚕砂中提取的叶绿素衍生物降解而成的钠盐的铜络合物,是一种组成不定的铜二氢卟吩钠盐混合物。叶绿素铜钠盐为叶绿素的高级产品。叶绿素铜钠盐极易被人体吸收,是生产治疗肝炎、胃病及十二脂肠溃疡药物的重要原料。......

    作者:程林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“暑”,小篆写作,本意是炎热,指炎热的夏季。说文:“暑,热也。”《易》系辞上:“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”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”《黄帝内经》对夏季这样描述,意思是天阳下济,地热上蒸,天地之气上下交合。夏季是阳气盛的季节,生机旺盛。植物开花结果,万物繁荣秀丽。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气血运行旺盛,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。......

    作者:任宏丽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

    药物在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奥妙变化,能否准确掌握这个变化,是关系到药效发挥和治病需要的关键环节。......

    作者:文苕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容颜似玉喝花茶

    鲜花茶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,可以说是专门为女人设计的。随着人们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重视和喜爱,色彩缤纷、香馨沁人的鲜花茶必将引导茶品消费新时尚,并将迅速转向大众化消费。......

    作者:吴士平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中的食疗思想

    《黄帝内经》早记载食疗理论,并首创药膳方剂,为中医学食疗与药膳理论及其发展奠定了基础。《黄帝内经》的食疗理论与药膳组方方法不但与现代新兴营养学理念相吻合,而且有着现代西方营养学视野之外的独特的思想,系统整理和研究《黄帝内经》食疗、药膳的理论和方法,对于发展医疗保健事业,提高人民健康水平,促进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等,均具重要的现实意义。......

    作者:李如辉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阴阳是解读养生的密码

    阴与阳把对立统一,消长转化,相反相成的关系贯穿于自然等一切事物之中,是人体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源头与规律。谁掌握了阴阳的转化规律,谁就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变化,谁就掌握了养生的密码。......

    作者:陈鼎荣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癌症的危险信号:情绪抑郁

    迄今为止,医学研究仍认为癌症不是传染病。对于癌症的原因,人们普遍重视物理化学因素、病毒及慢性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,却往往忽视了社会、经济、职业、个性、情绪及生活习惯等心理、社会因素的影响。实际上,恶性精神刺激与癌的关系,古人早就有所认识。......

    作者:吴圣利 刊期: 2014- 05

  • 肿瘤的预防措施浅谈

    当前人类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,环境污染日趋加剧,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。人体细胞的稳定性只能是相对的,人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是必然的和难以避免的,但这并不意味着癌症无法克服和人们对癌症无能为力。事实上,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数量不一的部分癌变细胞,但是只有极少的癌变细胞能够发展成癌症,大部分癌变细胞或被机体及时清除,或没有自主分裂能力而长期潜伏,不会危害人体健康。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,以及人类对癌症......

    作者:李新科 刊期: 2014- 05